本网讯(通讯员 文兰 田潇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吉首大学jdb平台官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突出位置,着力在组织领导、人才培养、岗位供给、服务需求和督促指导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丰翼、“归雁”反哺的“雁阵体系”,解码就业创业工作“方程式”,全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成效凸显。
一、“头雁领航”筑堡垒,打造强院新引擎
(一)“用心”做好统筹谋划,种好就业“责任田”。学院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双一把手”工程,构建书记、院长为组长,领导班子、系主任、学工办、班主任、指导教师全员参与的就业管理模式,修订《学院就业奖励办法》等制度,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与绩效考核“两挂钩”和导师“双指导”责任制,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10余次,数十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部署就业相关工作,全方位助力就业工作,种好“责任田”。
(二)“尽心”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资源库”。学院大力实施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书记、院长带领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访企拓岗调研,奔赴如广州、浙江、江西、湘西等地,与巨化集团、衢州市人才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书。全年学院访企拓岗15家,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
(三)“倾心”打造学科强院,铺就高质量“就业路”。
学院围绕重点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成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业、专业、就业一体化发展。新增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专业1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积极调研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要求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紧密衔接。学院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模式,推行本科生实习制,要求不同年级学生暑假到企业内实习、见习。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办让学生走近企业等相关活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针对高年级学生,安排“岗位体验”“业务实习”,让学生以“预就业”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有理论、懂技术的市场需求人才,实现人才供需更好对接。
二、“群雁齐飞”促建设,守正创新争一流
(一)各司其职,全员就业育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年级辅导员负责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就业专干负责各类就业信息发布,学工办老师指导毕业生求职简历,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就业的具体指导与帮扶,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签约与指导,论文指导老师负责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帮助和落实学生就业。建设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站”,设置“职业指导”“应征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服务专区,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引导鼓励毕业生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基层干事创业。本学年,指导和服务学生1000余人次,开展各级各类讲座30余场次。
(二)上下联动,精准就业帮扶。全院上下齐动,对于所有重点群体学生,实行毕业指导教师“一对一”负责制,并由党员教师、教研室主任和负责领导“多对一”的责任帮扶。全年为我院学生提供考研复习指导,老师发挥人脉优势帮助数名学生联系学校和相关导师,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达33%,超全校考研平均录取率2倍,位居全校第二。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上百个,学院成功帮扶重点群体学生32人,实现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100%就业。
三、“雏雁丰翼”练内功,打造素质强力军。
(一)学生以赛促学,打造硬核竞争力。学院承办吉首大学第四届“求职模拟大赛”,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讲座,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以帮助学生以赛促学,提升核心竞争力。学院学生在校求职模拟大赛中获一等奖;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1项,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结题3项、校级3项;在“互联网+”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学院学生分别获国家级竞赛等奖励44项、省级奖励41项,校级奖励200余项。
(二)教师以学促教,发展坚实内功力。学院就业创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省级就业创业师资培训,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并且以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大赛为契机,在教学竞赛中,学院就业创业老师在2023年吉首大学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竞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奖励。
四、“归雁回巢“再赋能,助力母校促发展
校友是学校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创新载体,学院用好“关系网”、打出“亲情牌”、转发“引雁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与校友间的合作,深挖校友企业资源,把做好校友工作与促进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为毕业生就业搭建更多平台。2023年,暑期学院召开校友毕业10年、20年、30年、40年返校聚会,搭建起校友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的协作平台,增进交流与合作。9月,我们邀请院友朱光葵回校交流访问开展讲座,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对学生们的激烈促进作用。通过调研访谈校友、学院线上线下招聘会等方式,邀请到校友用人单位十余家,提供了百余个工作岗位,为院友企业输送毕业生上百人。